繼「藝術家」及其相關職業終於在體制內成為了被認可的一種職業之後,產值與收入難以定位的藝術家/藝評人,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是被賦予神聖光環的創造者?抑或產值難以評估、需尋找副業以維生的兼職藝術家/藝評人?從沒沒無聞的創作者至流芳百世的大師,藝術家/藝評人在每個階段所需面對的生存考驗,決非一般人能夠想像。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環境議題充斥台灣,透過網路讓四面八方的人產生連結,以集體力量要求改變政策。去年夏天的717農民夜宿凱道,是各地農地徵收爆發的成果;今年1月的青年反國光夜宿環保署更是新一代年輕人參與環境運動的象徵。關渡自然公園的第八屆NGOs環境會議,邀公民記者大暴龍與反國光青年代表分享網路世代的傳播與動員策略。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