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
政府積極發展私立大學,部分大專院校有意加入私大行列。作為香港最大自資院校的公開大學,校長梁智仁坦言發展私大並不容易,特別是香港缺乏資源及地皮,難以發展大型私立大學,他指政府將公立、私立院校「非黑即白」的劃分,導致私立院校缺乏充足資源作創新發展,難以追上國際水平。
公開大學於一九八九年成立,並於九七年正名為大學,提供多個學位、副學士及副學位課程。校長梁智仁接受訪問時笑言,公大由政府創立,故不是私立大學,但作為一所歷史悠久、全港最大的自資院校,他認為香港要發展具質素的私立大學並不容易。
梁智仁指,香港缺乏土地供應,是發展私大的首個障礙。「香港地少,只能成立小型的私立大學,如果我們的大學比人家的中、小學更小,單是形象已難達國際水平。」他又指,土地限制更導致部分私大完全無法提供宿舍,「宿舍有助營造大學互相交流的環境,若一所大學完全沒有宿舍,是很大的缺失。」
除了土地供應不足,梁智仁批評政府對私大的財政支援不足,「我們很欣賞政府撥地、資助等政策,但真的不足夠。全私營的大學須靠學費收入支持,但學費不能太高,否則經濟能力較弱者無法入讀,而富裕學生又可往海外升學,未必會考慮私大。」
他以海外成功的大學為例,指私立與公立大學同樣有政府及私人機構資助,才有機會成功。「香港公立、私立大學的界線劃分太『黑白式』,私大既不能有高的學費收入,卻又沒有政府額外經費作其他創新發展,很難跟上國際水平。」
梁智仁建議政府增加更多一次性撥款,以助私大發展,並希望政府定出完善機制,扶助私大發展。「私大未來發展需要一個好的機制統籌自資專上教育界別運作,例如讓院校定時與政府討論未來發展,共同解決私大面對的困難。」
他又強調私大須有大學質素,課程審批絕不能馬虎,希望政府嚴謹把關。「自公大八九年成立開始,每個課程都要經評審局審批,至九六年才開始自評,我認為課程審批必須嚴謹,才能確保課程質素。」
- Mar 11 Fri 2011 08:29
梁智仁︰高質私大難發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