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今日是兒童節,一項調查發現,逾五成基層家長為應付子女的學習開支須節衣縮食,三成家長每年為子女參加課外活動花費不足五百元,逾一成更是「零支出」,即全年不參與任何課外活動。有關注團體指,現時書簿津貼不包括參與旅行、考察等校內及課外活動,促請政府檢討。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在二至三月期間,訪問逾二百五十名基層家長,逾半受訪者的家庭月入不足一萬元,發現分別有三成八及兩成八受訪家長,每月為子女校內與校外學習活動花費不足五百元;坦言每月為子女學習活動「零支出」的家長逾一成。逾五成人認為書簿津貼不足應付子女一年的學習開支,並因此須減少日常生活開支。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指,當局十多年來沒有檢討書簿津貼內容,未能適應教改後的實際學習需要,更導致家庭關係緊張,「子女很想學音樂,媽媽卻負擔不起,眼見別人有錢學,自己卻沒份,難受可想而知」。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亦指,現時學生資助並不慷慨,無法消除跨代貧窮。
關學聯促請當局把學校旅行、班會活動等經常性校內活動,以及課外活動等費用,納入書簿津貼津助範圍,並放寬「地區青少年發展計畫」的申請資格,讓綜援學生直接受助。教育局回應指,現行各項學生資助計畫已涵蓋大部分與學習有關的主要開支項目,而為增加清貧學生參與課後活動的機會,政府由一○年度起將「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畫」的校本津貼倍增至約六千五百萬元,而區本計畫的資助亦增至一億一千萬元,以支援功課輔導、文藝活動、社交技巧訓練、戶外活動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