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金景芳解《易經》至「潛龍勿用」,說這是講如何學易的問題。他引孔子的話:「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勿用便是隱,而隱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有龍德才做得到。因隱不是為世所棄而無所作為,而是知時不濟,不可為而不為。



  此處「遯」字極關鍵,隱就體現在遯上。遯第一是指自有主張,不為世俗所移。第二是指真遯是「不成乎名」。接著孔子連用「無悶」,以表達對「勿用」的態度,強調無人知、無人用唔緊要,這便是孔子做人的態度:時未至便遁世,時至便用世。但濟與未濟的客觀形勢,不影響我主觀努力,自己是「時刻準備著」,以便「樂則行之」時有真本領可以用世。



  這便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的主流哲學:孔子的做人原則強調的是「知時不濟,不可為而不為」。



  知的主角是我,由我來判斷濟抑未濟。時未至自己默默修養,為有一天世界需要我時有真工夫可以濟世。所以說「勿用」需要龍德,因對世人不知不用抱持平常心須要大勇氣。



  蓋龍德包含三境界:一是矯捷,即本領高強;二是判斷,即知時的能力;三是「不成乎名,遯世無悶」,即做人堅守原則,堅持真理不放。



  用世需要大勇氣,遁世更加需要大勇氣:不埋怨不為世所用,而勤於自我修養而變為有用。



  (乘風遊 劉創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科技男 的頭像
科技男

科技男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