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中文的應用層面愈來愈廣泛,但仍有不少人沿用傳統的方法學習,例如抄寫、默寫等,令學習的過程變得痛苦且欠效率。有學者以「變易理論」創立新的教學及學習中文方法,只要有系統學習七十七個中文基本符號,便可以合併成一千二百個有意義的中文字,創立這個新教學及學習中文方法的學者指出,只要懂得認識中文字的部件和有效的識字教學法,要學好中文並不困難。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聯同數名博士生及學者,合作利用「變易理論」創立新的教學及學習中文方法,並把研究成果出版成新書《On the Learning of Chinese》。謝錫金表示,隨著中文逐漸成為世界語言,香港擁有雙語教學的模式,研究中文教學法將有助推動世界中文學習。學習中文的傳統方法一般都是抄寫、默寫等,而謝錫金等人則嘗試運用瑞典教育心理學家Ference Marton的「變易理論」,深入地了解中文的構成和中文學習的特性,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有效學習中文。

  「變易理論」主要提倡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同一篇文章,認識和比較不同中文字的差異,繼而強化學習文字的筆畫和部件,增加學生對中文字的敏感度和記憶力。

  一般人只要學習七十七個中文基本符號,就可以合併成一千二百個有意義的中文字;若能學會四百八十個基本符號,則可以組合成所有的中文字。因此,謝錫金認為,只要懂得認識中文字的部件和有效的識字教學法,要學好中文並不困難。

  除了學習中文字詞的有效方法外,新書中也提及促進中文創意寫作的教學策略。謝錫金表示,教育改革後學生更強調要自主學習,因此教學法也要與時並進,以培育更多創意人才。他期望,新書可以讓教育工作者認識新教材和教學法,讓本港和全球學生都能愉快有效地學習中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科技男 的頭像
科技男

科技男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