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震預測難度高,全球學界窮盡所能進行震前研究,在國科會的計畫支持下,成立「台灣地震科學研究中心」,逐步整合八項地震前兆研究單位的即時數據,建置監測與研究平台,未來如果資料有異常,經驗證,專家學者研判後,可作為發佈應變措施的重要參考。(陳奕華報導)

觀察電離層變化、監測地下水或以GPS資料來分析,為了找出地震前兆任何蛛絲馬跡,防範未然,科學家極盡所能投入,有鑑於過去各領域的研究多單打獨鬥,在國科會計畫支持下,邀集八項台灣地震前兆研究的單位與機構,逐步整合即時分析數據,打造地震前兆監測及研究平台跨部會整合機制,未來如果出現異常,經專家研判,可作為預警發佈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正洪說:「電離層我們希望幾天前就看到異常,兩三天為主,像地下水也都是常常是幾個小時或幾天可能可以看到,像地球化學也有這樣可能性,磁場有可能都是短期,所謂是應變儀,根據過去與台灣研究報告,這幾個都有他的可能性。」

此外,國科會將國內自行研發出較簡便、便宜的地震儀,計畫建置在國小校內,以提昇地震預警能力,爭取應變時間,目前進入第一年試辦階段。至於,目前在花蓮縣與高雄市設置48個地震預警感應器站台,南投縣、宜蘭縣與嘉義縣進行選址,其他縣市陸續辦理說明會,每年定期評估地震預警系統在災害防治的成效與影響,同時透過防災演練,強化學生應變能力,希望逐步達到全民預警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