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女兒5個月大,3周前被爸爸傳染,有輕微咳嗽及鼻水,事隔數天,看過醫生吃過藥,情况已有好轉。惟數日後她開始發低燒,兩星期前再睇醫生,驗尿發現她有炎症,服食抗生素7天,其間仍維持37.4至38.2℃低燒;數日前再到醫院抽尿、驗血、照肺、照腹部超聲波、抽鼻液化驗,所有可能引致發燒的檢查全部做過,結果一切正常,但為何她的體溫仍然偏高(37.4至37.7℃)?
逾37℃不一定發燒
答﹕這條問題,我們要集中討論兩個重點﹕
一個是何謂發燒?二是持續發燒的原因何在?
醫學定義,發燒是指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例如,肛探溫度)持續在攝氏38度或以上。因為人體的核心溫度,正常人都會達到攝氏38度,不一定是大家認為的37度;而且體溫可有變化,早上和傍晚間,可以在36.5至37.5度之間徘徊,因此你所說的「三十七度幾」其實不一定算發燒。
至於你所提到的「驗尿有炎症」,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化驗有否找到任何細菌?是哪一種尿道炎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呢?細菌對抗生素有否耐藥性?尿道有否畸生?皆是需考慮的因素。
泌尿道感染是指泌尿道任何一部分受細菌感染。在健康的膀胱中,尿液應沒有細菌。當細菌進入膀胱或腎臟,並在尿液中繁殖,便會引起尿道炎。只要及時就醫,泌尿道感染通常迅速而容易治癒。惟從你的形容,入院全檢後一切正常,那可能不是來自細菌性感染。
從你的形容,女兒起初症狀有咳嗽、鼻水、低燒,並所謂尿有炎症,我們亦應考慮,這會同時引致發燒加呼吸道症狀,再加尿有炎症的非細菌性感染,如腺病毒adenovirus感染之類。要記著抗生素只能對付細菌,不能對付病毒。不過若孩子吃得好、活動正常,我也不會太在意一定要找出是哪種病毒導致感染。
如果發燒持續或症狀令你擔心,你應該與你的兒科醫生再次討論及跟進。
■歡迎查詢兒難雜症
傳真﹕2898 2537
電郵﹕happypama@mingpao.com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
韓錦倫教授
- Apr 06 Wed 2011 09:47
兒難雜症﹕檢查正常但發低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