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手機短訊(SMS)與社交網站應用程式(Apps)近年大行其道,成為青少年的潮流玩意與溝通媒介。
生產力促進局獲「禁毒基金」撥款四百萬元,與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及社福機構合作,推出兩個青少年禁毒支援項目,其中「閃鑽計畫」通過社工及吸毒過來人扮演的虛擬導師,以SMS接觸逾百名「夜青」等高危吸毒青少年。
在九月正式推出的「閃鑽計畫」,看準青少年流行以SMS通訊習慣,讓青少年通過匿名方式,向虛擬導師發放SMS傾訴心事。虛擬導師的「真身」為路德會與協青社的註冊社工,以及曾沉淪毒海的過來人,通宵駐守SMS中心即時回覆,從字裏行間評估青少年曾否接觸毒品,並邀請他們參與抗毒活動,以便社工有機會進行深入評估及輔導。
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督導主任吳雪琴指,隨著政府致力執法及宣傳抗毒,青少年吸毒活動趨於隱蔽性,計畫的目標是接觸一百名高危吸毒青少年,估計約二十至三十人須轉介該會分布各區的濫藥者輔導中心,作為期三年的戒毒及跟進輔導。
至於另一個項目「faceTeen行動」,由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大學合作開發,運用facebook、YouTube及Twitter等新媒體,以八款有趣的Apps遊戲及網上短片,推廣抗毒訊息,港大將同時評估青少年參與活動前後的心理、情緒與行為變化。在去年底開站至今,已錄得三萬人次點擊率。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