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為推動中學生的國民教育,香港友好協進會早前邀請五十名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擔任講者,於今年三月底至七月到中學主持講座,結果反應熱烈,共有一百五十六所中學申請。友好協進會主席陳永棋與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更會打響頭炮,主持首日講座。陳永棋指國家「十二.五」規劃是最受學校歡迎的題目,並透露日後或會再辦類似活動,「希望將來不止五十位講者參加」。記者 張靄敏
政府近年銳意推動國民教育,去年《施政報告》更提出成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香港友好協進會早前邀請五十名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擔任講者,到中學主持講座。陳永棋表示,計畫是由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牽頭,目前共接獲一百五十六所中學申請,約佔全港中學的三分一。陳永琪坦言,對於中學反應踴躍感到鼓舞,但仍要視乎首輪講座的反應,才考慮會否「添食」,他補充,今次參加的中學層面很廣,「第一組別又有,第三組別都有,也有直資中學參加」。
在講座安排方面,李國章指出,講座將會趕及四月前開始,但由於參加學校眾多,部分講者或須主持六次講座,較原先計畫的三次為多。至於首輪講座,已敲定由李國章及陳永棋負責。李國章透露,講座的內容是他熟悉的教育範圍,他表示會與學生分享到內地升學的優劣,又會通過比較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分別,刺激學生思考內地的教育模式。
至於講座的內容,陳永棋表示,五十名講者將從國家「十二.五」規劃、國家體制、金融狀況、教育、文化和創新科技及社會民生六方面,與學生分享他們第一身的經歷看法。陳永棋續指,「十二.五」規劃是最受學校歡迎的題目,協會將會持續檢討講座的內容,亦會了解學校的意見。
對於外界擔心講座或會變成「洗腦」課程,陳永棋笑言「現時中學生的水準很高,我們都未必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他表示會將自己了解的中國,與學生分享,「好壞都會講」,並鼓勵學生發問,從互動過程中,啓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所以他並不認為講座是「洗腦」。
李國章則以「首次組織社會人士入學校教書」形容講座,他著重的反而是學生能否從中得益,他更強調學生甚麼都可以發問,「講座並沒有特別的立場」。
- Mar 29 Tue 2011 06:16
逾百五中學參與國情講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