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近年受視網膜脫落問題困擾,得靠左眼視物,但他不覺得那等於「天空突然掉了下來」,相反他努力適應新生活﹕用Blackberry看電郵字體太小?便換個iPhone加iPad把字體放大就解決了;有著11次馬拉松及11次毅行者經驗的他暫未能再跑,他就用騰出來的時間練習二胡,一圓少年夢。世事豈能全在掌握中,但樂觀面對,一失之後或許亦有一得!單眼才能看得到萬花筒的美麗,相信現在的馮康最能體會。
早在二月下旬的春節傳媒聚餐上,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曾略談他右眼的事。這次訪問,他則多談了一些﹕「我眼睛(的問題)複雜一點,詳情不說了……通常年紀大才有白內障,我比較早發生……早陣子視網膜脫落,這些都與深近視有關的。」53歲的他近視約800度,旁人聽起來不算「深」,但眼科醫生卻不這樣定義。
一年五手術 難挽回視力
他形容白內障的病徵就如一層白膜遮蓋視野,視網膜脫落則是突然出現很多「飛蚊」,這兩個問題過去數年相繼 出現。「(後來)接受手術,中途又有些意想不到的complications(併發症)發生,導致右眼過去一年接受五次手術——這個比較麻煩一點。」但凡手術都有併發症的風險,分別只差機率的高低。他沒有說明是哪種併發症,只說是很罕見的。「有些事情你不可以預測。」料不到他笑著說這句話的。
到了現在,他右眼的狀况仍然不穩定,視力衰退,要大大依賴左眼。向來活躍的他,過去十多年參加了馬拉松及毅行者各11次,半馬拉松數十次,這些都因為眼疾而暫停,去年幾乎沒跑過。「眼科醫生說跑步對眼睛沒有什麼很大的影響,但為穩陣起見還是免了。」
暫停練跑的日子不容易過,又似「周身唔聚財」,又似失落一些東西般。他解釋,一來身體沒有了隨著做運動而分泌的天然興奮劑「內啡呔」(endorphin)在流轉,二來中年之後新陳代謝減慢,應酬卻多,只吃不消耗,體重很容易增加,腰圍變粗。「莫說精神不精神,你的腰圍突然增加了,你對自己的身體狀態也會有一種很不習慣的感受!」
暫時停跑 「滑雪」練心肺
去年底開始,馮康在健身室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帶氧運動器械,有如滑雪般的動作,同樣可鍛煉心肺功能,它不像跑步般要在地上踏步,因而減少加諸於身體各部位——相信包括眼內結構的撞擊力度,得以重拾運動帶來的舒暢感。
暫停跑步外,他也暫停駕車,不是法例不允許,而是尚未習慣。這段時間他多用了公共交通工具,驚覺居然「有得著」﹕趁乘車的時間聽Podcast(透過流動通訊裝置下載的聲音檔案),有醫學的,也有時事的,「利用這些時間學習一下……沒浪費」。
跨過SARS 眼疾長期作戰
相比2003年感染SARS三個月後康復,馮康現在面對眼疾需要長期作戰。他深信,患病不等於不能快樂地生活,「你一定要把生活中積極的元素提升出來,才不會影響自己」。
積極的元素包括正面的思想。沒錯,單靠一隻眼睛看東西,確會失去立體感。最初他不適應,倒茶也會倒到杯子外,但他不覺得是問題,他笑說﹕「我以前做外科的,好彩我現在不用做手術。視物沒有立體感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影響。」至於倒茶,多練習,施以小技巧便能解決。記者看見他把壺嘴呈45度對準自己後,再朝杯子中央倒,精準無誤。
對於生病這回事,好些人未必一下子能接受事實,但馮康卻說那到底是難免的。「每個人隨著年紀漸大,身體一定有些變化。」部分原因與先天有關(像他先天近視較深,較大傾向患白內障等問題),但也有的關乎後天因素,像吸煙,像暴飲暴食。可是,他也說,我們亦可以把不利的後天因素盡量減少。「很多朋友叫我少用電腦,不要那麼用神,那是對的。」
12時前必睡 讓眼睛休息
他坦言,從沒有想過作息的規律是如此重要。以往他下班回家後,依然看電腦工作至午夜或凌晨,「做到真係做唔到先瞓」。現在則很少這樣做,晚上12時前一定睡覺,好讓眼睛多點休息,精神狀態也會恢復得更好。
應付眼疾數年來,他自言未曾因此而特別沮喪。「我較能看得開、樂觀,因為很多時候(事情)……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你沮喪也沒用。面對它,生活開開心心吧!」
■多媒體短片
www.mingpaohealth.com/doctor.htm
拍攝﹕明報多媒體
嘉賓﹕馮康
文﹕姜素婷
圖﹕張智超、受訪者提供
編輯:屈曉彤
美術:Ying
- Mar 29 Tue 2011 07:34
馮康 一眼觀世界 看開仍是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