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天空才泛白,簾外熾熱陽光傳來陣陣暖意,全身都在冒汗,大概那工作了十多年的冷氣機是時候退休了。



  打開電視機,一位市民訴說著自己的不滿。他是本港居民,在內地結婚,妻子懷三胞胎來港預約生產,卻被私院因她有三胞胎被列作高危產婦,而拒絕提供任何協助。記者朋友指醫院管理局謂公堂只會照顧本地孕婦,本港居民的妻子並非本港居民,故……



  這則新聞令人覺得香港的醫療系統墮落了,婦產科因生意太好,開始揀客了。



  本港居民的內地丈夫、妻子要輪候數載才能來港定居,這是人口政策吧!但這是擾民的措施,對這樣的家庭帶來各種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也許得花上不少社會成本。一個來自英國或美國的港人新婚丈夫或妻子,是否也受到相同的待遇呢?



  港人妻子懷孕了,要來港產子,多年前政府醫院就是把她們當港人看待的呢!但這政策或行為不知何年給改變了。若是回歸後才有這改變,那就真是個令人哭笑不得的鬧劇!



  港人的妻子早晚要來港定居,為何不盡量為他們提供方便呢?夫婦倆在港建立小家庭,開始生兒育女,對這個家庭和孩子的成長不是更好麼?為甚麼我們偏要留難她們?



  從結婚到持單程證來港往往經歷數載,若內地妻子在此時懷孕,港人當然希望妻子來港生產,而出生的孩子也早晚是香港人,為甚麼我們不為擁有一個內地媽媽、本地爸爸的未來香港人提供方便和照顧呢?



  孩子在香港出生,得到較好的照顧,也可以讓父母有較長遠的計畫去養育孩子,令他們得到較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港出生、成長,便可免除在內地成長,可能到了七、八歲才到港,他們要適應新的生活和教育,有可能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信心,甚至影響他們將來的成就和貢獻呢!讓他們土生土長,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教育,所耗掉的社會資源,可能比他到了中、小學才來港小得多。



  更甚者,現時的安排往往令孩子們覺得香港人不歡迎他們,大家同是這個社會一分子,為香港未來努力,為何我們要安排他們接受不必要的童年顛簸呢?



  另一方面,醫生該是平等對待所有病人的,病者不論貧富、宗教信仰、種族……都該得到相同的治療,這大概是一個醫生的基本專業操守吧!拒絕治理一個高危病人或產婦,是否已經違反了基本的專業操守呢?(待續)



  (依心集 曾繁光)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科技男 的頭像
科技男

科技男

科技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